168飞艇全天免费精准5码三期计划

  • 蝙蝠为什么有无敌的免疫力?科学家有了新的研究发现!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168飞艇全天免费精准5码三期计划 > 新闻动态 >

蝙蝠为什么有无敌的免疫力?科学家有了新的研究发现!

发布日期:2025-03-06 12:15    点击次数:197

蝙蝠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它不仅是唯一能持续飞行的哺乳动物,还拥有惊人的免疫力。即便感染例如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或是狂犬病毒等对人类致命的病毒,它们依然可以安然无恙,很少发病。这个神秘的现象也一直令科学家们着迷。

为什么蝙蝠有这种能力呢?我们人类又能从它们身上得到哪些启发呢?让我们先从蝙蝠本身说起。

阴影中的大家族

携带着致命病毒

提起蝙蝠,我们可能很容易联想到"吸血鬼"或那个穿行在哥谭市夜色中的身影。但问起蝙蝠长啥样,我们可能往往只有个"耗子安上对翅膀"的模糊印象……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平时确实没机会近距离观察蝙蝠——毕竟蝙蝠会飞,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昼伏夜出的,这也给了我们蝙蝠是"小众生物"的错觉。

图片来自 wiki

其实,蝙蝠的家族相当庞大。到目前为止,已知的蝙蝠种类超过 1400 种。而哺乳动物总共只有 6400 余种。光是各种蝙蝠就占到了哺乳类的五分之一强。而且由于长着翅膀,全球各地除了北极、南极和一些偏僻孤立的海岛外,都能见到蝙蝠的身影。

蝙蝠由于其貌不扬,加上昼伏夜出,常背负"吸血"的恶名,但其实纯以鲜血为食的蝙蝠少之又少,大部分种类的蝙蝠的食性可分为肉食性和植食性。其中肉食性的种类的捕食昆虫、少数捕食鱼类、蛙类等脊椎动物,植食性的蝙蝠种类以花蜜、花粉、水果为食。其中不少种类的蝙蝠都能大量消灭蚊子这样的害虫,还有些则能够帮助植物传粉。

而如果我们从传染病风险的角度来看蝙蝠的话,那蝙蝠就成了活的"培养皿"——蝙蝠体内已知可携带至少 60 余种病毒,是大量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天然宿主,其中也包括令人闻之色变的狂犬病,但蝙蝠自身很少因此生病。更重要的是,这些病毒有机会传播给其他动物甚至人,而且蝙蝠之间的交叉感染,可能导致新的病毒出现,并更容易突破我们的免疫系统。

什么样的"神功护体",

才让蝙蝠"百毒不侵"?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蝙蝠能携带这么多病毒,自己却没事呢?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解释是,因为蝙蝠要飞行,这个过程中会使体温升高。这种看法似乎有一定道理,因为"发热"正是我们的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入侵的一种常用武器——体温升高,就能抑制很多病原体在我们体内的繁殖。

但是,就蝙蝠来说,虽然蝙蝠飞行的时候体温确实会比较高,但蝙蝠的大翅膀血管密布,是绝佳的散热装置,很容易让热量散失,这也是为什么蝙蝠休息时往往会像"披斗篷"一样将翅膀裹在身上。而且,由于飞行相当消耗能量,蝙蝠也会减少活动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它们的体温可能会降至与环境相仿,这种情况下难道病毒不会"乘虚而入"吗?何况很多病毒其实没有那么怕热,只靠体温高来解释蝙蝠的"百毒不侵",说服力并不强。

挂在树上休息的蝙蝠。图片来自 wiki

而最近,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一篇有意思的论文,提出了一个颇具新意的观点:蝙蝠的超强免疫力,或许恰恰是因为它们会飞。

在这项研究中,为了更好地解释蝙蝠免疫力的秘密,由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的比较免疫学家亚伦 · 欧文(Aaron Irving)和德国森肯伯格研究所的进化遗传学家迈克尔 · 希勒(Michael Hiller)共同领导的团队利用先进的测序和分析技术,获得了 10 种蝙蝠的基因组。他们随即将结果与 10 种先前完成的蝙蝠基因组数据,以及另外 95 种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组进行了进一步比较。

比较发现,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蝙蝠不仅有着更多的免疫相关基因,这些基因本身还出现了一些变化,帮助它们更好地识别病原体、调节炎症反应和应对病毒感染。

ISG15 的基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在蝙蝠和人类中都存在。人类的 ISG15 基因就像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有助于对抗病毒,但另一方面,倘若人体出现严重感染,它会引起过于强烈的炎症反应,这反而可能带来危险。

但蝙蝠的 ISG15 基因出现了恰到好处的变异——其中的一些变化能增强蝙蝠抗病毒的能力,另一些变化则使其更安全。研究作者指出,这使蝙蝠能有效阻断病毒,而不会引发人类中常见的过度炎症。

假说:想飞要靠免疫力?

在漫漫进化长路上,蝙蝠是何时获得这些免疫"超能力"的呢?时间往前回溯,研究人员发现与免疫基因相关的适应性变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学会飞行的蝙蝠共同祖先。这个结果暗示蝙蝠的超凡免疫力,或许与飞行能力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图片来自 wiki

这个结论初看之下令人费解:难道要有强大的免疫力才能飞上天空吗?可能还真是这样。欧文教授认为,这或许是因为飞行对于蝙蝠的身体带来极大的负担。

飞行时,蝙蝠的心率可以长时间保持在每分钟 1000 次。极端的新陈代谢会产生大量活性氧等有毒的副产物。为了应对这些"代谢垃圾",蝙蝠祖先演化出飞行能力的同时,也同时演化出了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无心插柳之下,这些免疫能力让它们能更好地耐受致命病毒感染。

当然,这项研究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回答。比如一些分子病毒学家指出,这个理论听起来虽然很合理,但毕竟还只是停留在假说阶段,很难去真正证实。另外,目前的一些结果仍需进一步的解释,例如研究人员所选择的不同种类的蝙蝠,虽然其 ISG15 基因带有同样的关键改变,但这些物种抑制病毒的能力却依然存在差异,这表明某些蝙蝠物种里,还有一些其他免疫功能也在发挥作用,有待进一步探明。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的意义并不仅限于蝙蝠。由于研究人员挑选的蝙蝠物种大多携带有可能传染给人类的病毒,理解蝙蝠对于病毒的抵抗力所在,不仅有望减少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还可能为治疗人类疾病带来宝贵的见解,比如助力开发新药,或是为调控人类免疫反应带来启发。这也将是科学家们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1 ] Bat genomes illuminate adaptations to viral tolerance and disease resistanc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471-0

[ 2 ] Viral tolerance enabled by a bat-specific genomic tweak,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081-8

[ 3 ] How flight helped bats become invincible to viruses,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268-z

[ 4 ] Wong S, Lau S, Woo P, Yuen KY. Bats as a continuing source of emerging infections in humans. Rev Med Virol. 2007 Mar-Apr;17 ( 2 ) :67-91. doi: 10.1002/rmv.520. PMID: 17042030; PMCID: PMC7169091.

[ 5 ]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策划制作

作者丨叶拾 科普作者

审核丨黄乘明 海南大学教授

        胡启文 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副教授

策划丨徐来

责编丨丁崝

审校丨徐来、林林

相关推荐

1.强烈建议所有人都去培养"差生心态"

2.我们用最近很火的 DeepSeek 挑战了物理所出的竞赛题,结果……

3.这种禽肉一直被忽视!高硒高蛋白,还富含不饱和脂肪

4.医生的这个"暗语"一定要听懂!不然很可能会吃大亏

5.远离肺癌、肝癌等 5 种高发癌,从这些小习惯开始!建议转存并告诉家人

点亮"在看"

一起涨知识!



相关资讯Related Articles

  • 这才是进场就能上涨的位置,万一下跌也会给你解套的机会

    2025-08-22

    在股价波动过程中,有很多种位置是比较安全的,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反复讲过,强势做突破,弱势做回踩。 而正常情况下,多数都是利润高而风险就会偏大一些,而利润低,那么风险也会相对来说低一些。而在股价波动过程中,做突破相对做回踩来说,一般做突破只要能做好,利润是比做回踩高的,因为既然是突破,多数情况下都是放量的,而既然是放量,那么股价的波动就会大一点,做的好的话,就是赚的快一点。 而做回踩的时候,我们选择...

  • 齐天大圣发来贺电! 《浪浪山小妖怪》登顶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票房榜

    2025-08-16

    今天18时,《中国奇谭》系列首部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在上映的第14天,票房超过8.07亿元,也超过了日本电影《铃芽之旅》在2023年创下的纪录,登顶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榜。 登顶时刻,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艺委会专家常光希绘制的祝贺海报也同时发布,画面展现了齐天大圣欣慰地望向四个小妖怪,一口仙气吹出,守护、祝福取经小队走向更远的人生取经路。 常光希今天绘制的祝贺海报 无论是连续多日的日票房冠...

  • 这位“不速之客”或是我们了解外星系的钥匙

    2025-07-05

    仰望璀璨星河,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歇,从伽利略的第一架望远镜到今日的深空探测器,这份跨越时空的求知渴望,始终推动着文明向星辰大海进发。而当我们凝视着那片缀满星辰的夜空时,总会萌生一个瑰丽的遐想:在这浩瀚宇宙的某个角落,是否会有来自太阳系之外的问候?天文学家近日的新发现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把更了解外星系的钥匙。 当地时间2日,欧洲航天局发布公报称,天文学家近日观测到一个可能来自太阳系外的天体正在向太...

  • 太空AI数据中心要来了!英伟达H100芯片卫星即将发射

    2025-06-26

    在太空中建造数据中心,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如今正逐步走向现实。 继我国在上月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后,美国初创公司Starcloud计划在今年8月将一颗冰箱大小卫星送入太空,这将是第一颗搭载英伟达H100芯片的卫星。 从地球到轨道:数据中心需求激增 随着AI技术的爆炸式发展,数据中心对电力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报告,预计到2028年,美国数据中心的用...